查看原文
其他

【锐观察】科普,请接招



   科普   



前些时候一个词语频繁在生活中出现——科普。何为科普?科普是科学普及的简称,是指利用较浅显的道理向公众介绍科学的活动。




综述,科学普及是一种社会教育。随着时代的发展,人们张开双眼就是无数的数据与信息,人们缺乏知识去判断,一些求真、科普类节目也应运而生。那些节目旨在破除谣言,以实验检验真理,同时还传授一些生活小技巧。由于它服务大众,贴近生活日常的节目特色,这类节目往往拥有很高的关注。节目中的知识覆盖各个方面,因此观众也老少不一,其中不乏一些青年学生。年轻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较高,怀抱着对科学的喜爱与探索来观看此类节目,他们乐于在休闲娱乐中获得知识,但不得不提醒,求知也要有选择,有些“科普”真的要不得。

科普现在已被赋予了多重含义,科普的对象亦由单一的科学层面变得广泛。但科普仍可大致分为三类:即真正意义上的科普、假科普以及未定义科普。



许多假科普已经对人们的生活产生了严重的负面影响,因为假科普所传授的知识不仅与科学事实不符,更有甚者与常理相悖。这种科普多混迹于朋友圈转发和小传单中,青年人很少会上这种科普的当。但若是身边亲友异口同声,难免产生一种心理暗示。虽然当代大学生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,但当自己没把握的时候也会求助于他人,难免受假科普的影响。而真科普传播的内容即使是科学且真实,但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亦会发生变化,科普问题着实不容忽视。

帕斯卡曾说: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。因为能够思考,人类才变得强大。对待外物,我们都应保持一份独立的思考,假科普之所以盛行不衰,也因为我们乐于直接得到结果而不曾真正去思考所谓科学的真伪。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亦没有毫无破绽的局,假的终究是假的。假科普这场风总会有吹过的时候。风波过后我们是否可以从内心改变自己,让这场风与我们渐行渐远。



其实,人们是存在思维盲区的。不可否认,我们迷信权威以及可以代表权威的东西。我们常常习惯性地服从,胡诌的言论冠上官方的标签便会让人们嗅出三分可信的味道。我们迷信的并不是内容,而是权威的头衔。



就像不少女同学在意对自己的日常保养,而化妆品的广告常常会声称专家推荐或是品牌支撑,即使她们知道存在骗局,却还是抱有侥幸心理,被权威二字蒙住了双眼。此外骨子里的“怕人思维”也深深左右着我们的判断,或者说我们怕的是打破常规,所以不敢去挑战。缺乏自信,不敢与他人站在对立面,到后来便盲目跟从,乐此不疲,甚至会将错误的知识传达给别人形成再一次假科普,形成恶性循环。



—end—

往期精选:

  1. 【父亲节特辑】父爱如山可擎天

  2. 【声临其境】用人之道

  3. 【我们读书吧】五月微书评


文案/檀香 郑萌

编辑/郗泓宇

责任编辑/潘祖颂 韩佳瑞 李雅婧

用最初的心,做永远的事。


: .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,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,轻点两下取消在看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